九江沿江開放開發區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及重點項目安排 發布時間:2016.08.29 瀏覽次數:531次 |
一、新增城鄉用地布局安排 充分發揮土地利用規劃的調控作用,加強對城鄉用地布局優化的引導,突出保障中心城市和重點產業板塊的建設需求,把沿江區域建成開放的主陣地、項目的密集區、工業的增長極。統籌城鄉用地安排,科學協調城鎮與產業用地建設安排,引導人口及產業的集聚發展。大力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廢棄工礦復墾調整利用和低丘緩坡綜合開發,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有效增加土地供給能力,促進土地利用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布局的不斷優化。 (一)合理調控城鎮工礦用地的增長 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充分利用長江岸線資源,大力推進沿江開放開發”的戰略部署,加速沿江開放開發區的新型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實現沿江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模與發展層次的新跨越。規劃期內全區安排新增城鎮工礦用地3253.98公頃,優先安排中心城區和沿江產業板塊建設用地,保障衛星城、小城鎮集聚發展所需用地,統籌考慮中心集鎮與沿江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生活配套建設需求,引導沿江地區工業用地向園區集聚發展。 (二)保障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村居民點集中發展 堅持集中集聚的發展方式,積極引導農村人口和產業向集鎮和中心村集中。推進農村居民點的遷并和整理,逐步縮小農村居民點用地總規模。規劃期內沿江地區安排農村居民點新增建設用地157.69公頃,重點用于中心集鎮、農村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需求。 (三)探索實施城鄉增減掛鉤和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 按照“總量控制、封閉運行、定期考核、到期歸還”的要求,優先選擇轄區內農村建設用地整治工作基礎較好的地區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加大對工礦廢棄地、廢棄基礎設施用地的復墾及調整利用。統籌確定城鎮建設地塊增加和拆舊整理復墾地塊減少的規模和范圍,合理安排城鎮村用地比例,確保掛鉤項目區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耕地和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規劃期內,沿江各縣(區)安排拆舊規模5672公頃,主要集中在九江縣、瑞昌市、湖口縣、彭澤縣、廬山區;安排建新區規模5373公頃,主要集中在九江縣、瑞昌市、湖口縣、彭澤縣、廬山區。 (四)適度推進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利用 按照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統籌經濟發展、耕地保護和生態建設要求,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適度開發低丘緩坡土地資源,逐步提高低丘緩坡土地在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中的保障作用,促進國土資源的均衡開發利用,緩解土地緊張供需矛盾。規劃期內,按照沿江各縣(區)低丘緩坡開發規模6990.10公頃,主要分布在廬山區、彭澤縣和九江縣,其次分布在瑞昌市和彭澤縣。 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一)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圍繞集約高效有序利用長江岸線資源目標,統籌推進港口碼頭建設、鐵路和公路建設,規劃期內,安排新增交通用地795.53公頃,構建高效便捷的沿江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1、鐵路。重點建設九景衢鐵路九江段、九江至岳陽鐵路九江段、京九客運專線九江段、池九城際鐵路九江段、武九客運專線九江段、武九鐵路擴能提速工程、合九城際九江段鐵路建設項目、昌吉贛城際鐵路,加快瑞昌港區鐵路專用線、城西港區鐵路專用線、城東港區鐵路專用線、湖口港區鐵路專用線建設項目,完善鐵路快速運輸網絡體系,提升鐵路通道吞吐能力。 2、公路。優先建設沿江通道網絡,規劃建設沿江一級公路、赤碼工業大道、沿江工業大道、福州至銀川高速公路九江段拓寬工程、九江繞城高速、武穴長江大橋至杭瑞高速、都昌至九江縣高速公路、瑞昌至巾口高速、巾口高速,加快建設赤碼線、彭湖線。推動紅光、銀砂灣至定山高速出口、九江長江公路二橋及連接線和磯山至彭澤高速出口道路建設,加速長江大橋三橋建設,城鄉公路網升級改造工程,及各版塊內部交通網絡的完善,提升貨物集散能力。 3、港口碼頭。積極打造一港五區的總體格局,重點建設九江港瑞昌港區、城西港區、城東港區、湖口港區、彭澤港區和鄱陽湖港區,加快贛江二級航道整治工程。
(二)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為提高水利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規劃期內安排沿江地區125.13公頃的新增建設用地,重點保障賽城湖堤、棉科所堤、五一堤和賽湖堤加高加固工程、金砂灣、銀砂灣堤除險加固工程、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 (三)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 調節能源供給結構,加快天然氣西氣東輸工程、川氣東送工程、九江CNG母站、華電九江燃氣分布式能源站項目、江西LNG天然氣儲配中心項目建設。規劃期內安排10.16公頃的新增建設用地保障此類項目的順利實施。 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對電力需求,規劃期內安排104.00公頃的新增建設用地,重點保障國華九江2×1000MW煤電、彭澤生物質30MW發電、彭澤縣帽子山核電站建設,彭澤新建5座22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湖口縣新建7座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改善電網傳輸結構,推進國華-石鐘山-景德鎮洪源500千伏輸電線路建設工程。 三、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工程 (一)嚴格控制建設占用減少耕地 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引導建設用地選址盡量少占或不占有耕地。各類建設用地確需占用耕地的,必須補充數量、質量相當的耕地,并配套采用工程或生物措施針對性的提高開發耕地質量。規劃期內,建設占用耕地控制在2182.51公頃以內,沿江開放開發區通過土地整治補充耕地4717.61公頃。 (二)合理引導農業結構調整 各類防護林、綠化帶等生態建設應盡量避免占用耕地,規劃期內不再安排退耕還林。合理引導農業結構調整,確保農業結構調整不破壞土地耕作層,允許在不破壞耕作層和地力的前提下,鼓勵實施農業產業化項目。 (三)加大災毀耕地防治力度 加強耕地抗災能力建設,減少自然災害損毀耕地數量。嚴格界定災毀耕地標準,強化耕地災毀情況監測,及時復墾災毀耕地。 (四)提升耕地的集中連片程度 大力推行“土地向農業企業流轉、種植向農業大戶集中”的高效農業經營模式以及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積極歸并田坎、整理廢棄農村居民點、復墾廢棄工礦用地、配套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等措施,進一步提高全區103850.08公頃耕地的集中連片分布程度,為農業規;洜I、機械化生產創造基礎條件。 (五)嚴格落實基本農田保護制度 嚴格落實上級下達的88174.12公頃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科學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地塊,將大面積、集中連片、高質量等級的耕地優先劃入基本農田,土地整治新增優質耕地應補劃為基本農田,各縣(區)必須將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落實到地塊和農戶,確保圖、數、地一致,建立標志,登記造冊、建立檔案、建章立制、落實責任。 城市、村鎮、園區建設不得占用基本農田,符合法定單獨選址的國家和省級交通、能源、水利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無法避讓基本農田的,必須在對選址方案、基本農田調整及補劃方案等進行論證和聽證后報國務院批準。 (六)劃定基本農田集中區 結合土地功能分區,將基本農田分布集中度相對較高、優質基本農田所占比例相對較大,需重點保護和建設的區域劃為基本農田集中區。規劃期間,全區劃定8個基本農田集中區。 分別為位于九江縣江洲基本農田集中區、九瑞公路沿線基本農田集中區、廬山南基本農田集中區、彭澤棉船基本農田集中區、鄱陽湖東基本農田集中區、鄱陽湖西基本農田集中區、瑞昌赤湖基本農田集中區、銅九鐵路沿線基本農田集中區;巨r田集中區總面積104336公頃,其中基本農田面積63265公頃,占區內土地面積的60.63%,占全區基本農田總量的71.34%。 (七)多劃一定比例基本農田 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項目建設的不確定性,增強規劃實施的可操作性,在基本農田保護指標落實的前提下,根據耕地資源狀況全區多劃1399公頃基本農田,主要分布在九江縣、彭澤縣和湖口縣,其次是瑞昌市和廬山區。 規劃實施期間,難以確定用地范圍的交通、水利等線型工程用地,不宜在城鎮村建設用地范圍內建設、又難以定位的獨立建設項目(如防災救災建設、社會公益項目建設、城鎮村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污染企業搬遷等),且列明可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安排的建設項目清單內并預留建設項目用地規模,視為符合規劃。 四、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程 (一)土地綜合整治工程 整體推進農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為江西省整體推進農村整治重大工程的子工程,工程實施期限為2012-2020年,范圍共涉及瑞昌市桂林街辦、高豐鎮、橫港鎮、范鎮、白楊鎮、武蛟鄉、夏畈鎮;九江縣港口街鎮、新塘鄉、新合鎮、城門鄉、獅子鎮、眠山鄉、馬回嶺鎮、江洲鎮;湖口縣舜德鄉、流芳鄉、城山鎮、文橋鄉、江橋鄉、傅壟鄉、馬影鎮、張青鄉、大壟鄉、凰村鄉、流泗鎮;彭澤鎮黃嶺鄉、太平關鄉、黃花鎮、縣棉花原種場、馬垱鎮、棉船鎮。 共劃分為6個土地重點區域,分別為瑞昌中部土地整治重點區、瑞昌北部土地整治重點區、九江縣北部土地整治重點區、湖口西部土地整治重點區、湖口沿鄱陽湖土地整治重點區、銅九鐵路沿線土地整治重點區。 工程建設規模為32060公頃,主要以整理集中邊片耕地和基本農田為主,耕地集中區內的未利用地開發和建設用地整理復墾為輔,安排耕地整理項目27個,重點實施瑞昌市范鎮、高豐鎮,九江縣城門鄉、岷山鄉,湖口城山鎮、江橋鄉、舜德鄉,彭澤縣的黃嶺鄉、定山鎮等土地整治項目。 項目建成后新增耕地3300.00公頃,灌溉面積達到22504公頃,改造中低產田9541公頃,新增播種面積6600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48公頃,治理釘螺面積12319公頃;新增除澇面積15124公頃。 工程主要任務和措施:適當調整道路、溝渠、田坎的布局,進一步完善排灌設施,改善生產條件;對農村居民點進行舊村整理、改造,使其城、鄉建設得到協調發展;對各類廢棄地要深埋制磚廢渣,平整復墾土地,完善道路及水利配套設施;在防止水土流失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采用適宜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引導荒草地和灘涂的開發利用,增加耕地和園地面積。 (二)土地開發重點工程 根據國家對未利用地、灘涂開發利用的有關規定,以土地適宜性評價結果為參考,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重點對環鄱陽湖地區的灘涂地、丘陵地區的未利用土地開發利用,實現區域內的耕地占補平衡。工程的實施期限為2012-2020年,范圍主要涉及彭澤縣的龍城鎮、棉船鎮、馬垱鄉、浩山鄉、太平關鄉、天紅鎮、楊梓鎮和黃嶺鄉,湖口縣的流泗鎮、武山鎮、城山鎮、文橋鄉、付垅鄉、舜德鄉,瑞昌市的范鎮、肇陳鎮、樂園鄉、洪一鄉、花園鄉、洪下鄉、橫立山鄉、黃金鄉、南陽鄉。 工程共劃分為5個重點區域,瑞昌北部土地開發重點區、瑞昌西部土地開發重點區、九江縣中部土地開發重點區、湖口中部土地開發重點區、彭澤南部土地開發重點區。 工程建設規模為2254公頃,包括184個土地開發項目,重點實施九江縣馬回嶺鎮、岷山鄉,瑞昌市黃金鄉、白楊鎮、橫港鎮、南義鎮和樂園鄉,湖口縣傅壟鄉、大壟鄉,彭澤縣浪溪鎮、芙蓉墩鎮、天紅鎮和龍城鎮等土地開發項目。工程完成后新增耕地達到1417.61公頃,新增耕地用于區域內建設占用耕地的占補平衡。 工程措施和任務:在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前提下,采用適宜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加快荒草地和沿湖灘涂的開發利用,補充一定數量耕地規模,提高農業產業化、規;洜I水平;積極引導灘涂和其他未利用土地的開發利用,完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引導其在不影響行洪、蓄洪的前提下可開發種植一季水稻、蔬菜或牧草等農作物發展避洪農業。 (三)城鄉增減掛鉤與工礦廢棄地復墾工程 圍繞促進城鄉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穩妥推進村莊土地整治和廢棄工礦地復墾,拓展城鎮發展空間,優化城鄉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工程實施期限為2012-2020年,范圍主要涉及湖口縣的凰村鄉、馬影鎮、雙鐘鎮、文橋鄉、城山鎮、舜德鄉,九江縣的沙河街鎮、江洲鎮、港口街鎮、新塘鄉、永安鄉、岷山鄉,廬山區的五里街道、姑塘鎮、新港鎮、蓮花鎮、海會鎮、賽陽鎮,彭澤縣的馬垱鎮、定山鎮、楊梓鎮、龍城鎮、棉船鎮、芙蓉墩鎮、黃花鎮。 工程實施以縣(區)單位,重點實施瑞昌市、九江縣、湖口縣和彭澤縣,工程擬通過城鄉增減掛鉤和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安排拆舊區規模為5672公頃,通過建新區安排城鎮村規模5373公頃。 工程措施和任務:深入分析城鄉建設用地整理的基礎條件、發展潛力和制約因素,并對開展掛鉤試點和廢棄工礦地復墾調整利用工作從社會、經濟、生態等角度進行綜合評價,合理確定掛鉤規模,明確拆舊地塊、建新地塊的位置、規模,制定項目區實施方案,實現“發展得空間、政府得民心、農民得實惠”的多贏目標。 五、生態與環境保護建設工程 (一)污水集中處理廠建設工程 嚴格控制污染源,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提高沿江污水處理規模和處理率。沿江工業園根據產業布局方面應有所側重新建污水處理工程,其中湖口金沙灣工業園區、彭澤建設環保工業園、瑞昌碼頭工業園和九江縣綜合工業園分別配套建設一座工業廢水集中處理廠,確保園區工業廢水達標排放。規劃期間,擬安排新增建設用地23公頃,用于保障沿江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和彭澤、瑞昌碼頭鎮、九江縣工業廢水集中處理設施工程。 (二)飲用水源保護工程 通過實施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確保飲用水源達標率達到100%。規劃期內擬安排新增建設用地2.70公頃,用于飲用水源自動監測站和飲用水源取水口周邊排污口改道建設工程。 (三)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 規劃期內,擬安排新增建設用地70.00公頃。加快沿江生活垃圾處理場完善和新建垃圾處理場建設工程,擴大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完成九江縣生活垃圾處理場和彭湖生活垃圾處理場。 (四)城鎮綠化工程 通過綠色工程建設,提高城市綠化面積和防污凈化能力,至2020年,確保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4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6%。主要綠色工程如下: 城市道路綠化工程。城市主要道路和街道實現全面綠化。 城市綠化廣場建設(包括中心廣場、抗洪紀念廣場等)。 生活小區綠地建設工程。嚴格控制居民小區的綠地率,新開發小區綠地率必須保持在30%以上,已建小區要求通過(屋頂綠化、垂直綠化等)多種形式使綠地率達到20%以上。 (五)生態防護林建設 在各工業園區建設生態防護林隔離帶,改善園區環境,增加城市綠化覆蓋率,同時對于園區工業企業排放的污染物可以起到一定凈化防污作用。主要建設內容有:石化工業園區利用周邊尚未開發的丘陵地建設生態防護林隔離帶;新建工業園區預留部分土地建設生態防護林隔離帶。濱江、濱湖區域建設生態防護林。 |
上一篇:九江沿江開放開發區土地利用時序及重點開發板塊調控 下一篇:九江沿江開放開發區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返回上一級 |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贛ICP備18014489號-1 版權所有·江西浩瀚工程管理有限公司